今天是西元2021年04月19日
您是第00341334位訪客
全文檢索
活動
新聞
議題
論壇
訂閱電子報
(103.01.02)《殘,但是我X得見!》正式出版嚕
有個大男孩這樣談論他媽媽:
「她就像其他的媽媽,不過是坐在輪椅上(罷了)。」
「有了電動輪椅,」蕭俊男說:「我從此逃出父母想像的地界,像孫悟空有了觔斗雲…」
一個盲眼丈夫,要怎麼知道自己太太漂不漂亮?
聽障人士何以能成為音樂創作者?
由獲獎無數前《張老師月刊》總編輯呂政達先生撰寫、身心障礙聯盟著作…蒐集以障礙者、障礙經驗為主角的成語或俚語等,讓障礙者以自身的立場重新詮釋,翻轉常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想法,破除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,除了讓一般人看見障礙者,也讓身心障礙者看見自己…
成語具有悠久的歷史與傳統,傳達特定時空脈絡的觀念與價值,然而在長年沿用下,潛移默化並形塑我們特定的價值觀,例如「瞎子摸象」的寓言,故事裡的國王,要求其臣子召聚盲人摸象,並詢問他們大象長什麼樣子。這些盲人因其觸摸的部位不同,紛紛將大象類比為「蘿蔔」、「畚箕」、「石頭」、「杵」、「臼」、「床」、「甕」等。
「瞎子摸象」所以產生這麼多種對於「象」的答案,來自於常人多認為盲人就等同於看不見,不能經由視覺去觀察、理解外界的樣貌,必須透過觸覺或其他的感官認識環境。事實上,盲人有許多樣貌,而多數盲人的視覺機能並未完全喪失,只要有適當的協助,亦能學習普通文字,「看」見外在世界。
不過,對大多數的人來說,無論是盲人、聾人或是其他的身心障礙者,他們的障礙經驗是被封存在個人或是機構空間內,人們缺乏對障礙者的瞭解,唯一的認知途徑,就是透過語言、文字來學習。非處在障礙經驗的人們,一代又一代使用著這些在特定歷史時空脈絡中形成的詞彙。因此,即使盲人不是全都處於黑暗中,多數盲人或是弱視者,現在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輔具,去除障礙處境,但一般人長期在語言詞彙的耳濡目染下,將這些文字所呈現的圖像與現實中的障礙者劃上等號,隨之而來的就是偏見、刻板印象,甚至是歧視。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依舊清楚在障礙者與非障礙者之間劃界,就永遠存在壁壘分明的不同陣營。
聯合國大會2007年12月13日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(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,以下簡稱CRPD),強調身心障礙者應享有完整平等的人權及基本自由,政府須確保身心障礙者與生俱來的人格尊嚴受到尊重。我國於2014年通過身心障礙者公約施行法,正式將CRPD內國法化,讓我國身心障礙者權益倡導運動往前邁進一大步。
近幾年來,台灣愈來愈尊重差異,重視不同族群的人權,從簽署聯合國兩公約、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(CEDAW)、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,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在人權議題上的努力。但是,進步的法制規範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形成斷裂,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處處可見。
為此,本聯盟藉由出版本書畫蒐集以障礙者、障礙經驗為主角的成語或俚語等,由《張老師月刊》前總編輯呂政達先生,依不同障礙別,訪問多位身障朋友,讓障礙者以自身的立場重新詮釋,賦與舊詞新意,翻轉常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想法,破除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,除了讓一般人看見障礙者,也讓身心障礙者看見自己,喚醒對自己權利意識的覺醒,以落實身心障礙者的公民權利。
《殘,但是我X得見!》103年1月2日已正式出版…歡迎您來電向本聯盟訂購02-25110836